1樓:百度網友
因為是一塊孤立的大陸
受外界影響,或者說受其他新進化出來的競爭力更強的生物影響小
所以不會滅絕
2樓:百度網友
孤立於海中,未受冰川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環境適宜,沒有受到影響
4樓:
主要是收人類的影響太小!
為什麼澳大利亞會有很多袋類動物?地理隔離
5樓:開心小胖
因為澳大利亞是一塊獨立的板塊,擁有許多原始和稀有的動植物
導致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自然和人為原因分別是什麼?
6樓:人間不值得
自然原因包括:自然災害、物種自身。人為原文包括:人為破壞、環境汙染、亂捕濫獵、過度開墾。
一、自然原因
1、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是導致物種瀕危的原因之一。比如,1998年長江流域罕見的洪災,使許多棲息於平原地區或丘陵地區的野生動物蒙受了滅頂之災。
2、物種自身
物種特化和遺傳衰竭,往往是導致物種瀕危甚至滅絕的內在原因。某些種類的野生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某種特定的棲息環境而產生了特別的習性(包括食性),使其難以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或其他環境,最終落得“不適者被淘汰”的結局。如大熊貓特化為主要以竹為食,一旦失去其現有棲息地或竹子大面積開花枯死,大熊貓無竹可食,必然大批死亡,出現生存危機。
一些野生動物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而受到生活力減退和遺傳力衰退的威脅,導致其種群數量難以恢復而趨於瀕危。如朱䴉,現存數量很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親繁殖,再加上處於人類的半飼養狀態,個別適應於野外生活的基因可能會逐步丟失,進而危及其生存,甚至導致其滅絕。
二、人為原因
1、人為破壞
人類為發展經濟砍伐森林、圍湖圍海造田、過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動物棲息地喪失,間接導致了野生動物的瀕危。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動物,特別是獸類、鳥類、爬行類以及昆蟲最主要的棲息地之一。森林的砍伐和緊隨其後的開荒種地以及草原過度放牧,既佔據了野生動物固有的家園,又將野生動物人為地分割成許多孤島狀的小種群,使得它們的生存繁衍遭到極大的影響。
圍湖造田和佔用灘塗是導致水禽、兩棲和爬行動物以及魚類瀕危的主要原因。溼地、湖泊以及沿海灘塗被大量開發成工農業用地後,使依賴於此的動物喪失了棲息地、繁殖地而瀕於滅絕。如揚子鱷,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上億年,由於棲息地的喪失,野生種群快要絕跡了,有關部門打算利用人工繁殖的個體實施再引進工程,但苦於無地而不得不坐等揚子鱷野生種群滅絕。
2、環境汙染
20世紀以來,由於農藥、鼠藥、化肥、煤炭、石油的廣泛使用,產生了大量工業“三廢”和有毒物質,嚴重汙染了大氣、土壤和水體,野生動物健康受到損害,繁殖力日漸低下,許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適於水生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某些生態位較高的野生動物因為食物鏈的關係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株連。
3、亂捕濫獵
亂捕濫獵是造成許多物種瀕危的直接原因。龜鱉類、蛇類、鷹隼類、藏羚羊、觀賞鳥類和蛙類是獵捕最為嚴重的幾類動物。龜鱉肉、蛇肉和田雞腿的美味、野鳥的動聽歌聲和豔麗身姿、獵隼活體和藏羚羊絨的國際黑市等,均招徠了上述動物的捕殺之禍,致使其野外資源量銳減,不少已處於瀕危或極度瀕危狀態。
4、過度開墾
因人類過度放牧和開墾,使草原沙化愈加嚴重。野山羊、黃羊等草原生物的數量也在銳減。
7樓:飛一樣的生活中
導致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自然情況是天氣變暖。人為的原因是森林植被的減少。
8樓:95郭逗比
(1)亂砍亂伐
森林遭到嚴重砍伐後,涵養水源的功能消失,會使氣候變得更加惡劣,會導致洪澇、乾旱或沙塵暴的發生。由於植被被破壞,動物得以生活的環境遭到破壞,動物將遷居或死亡。
(2)亂捕濫殺
受利益的驅使,許多人對野生動物大肆捕殺,導致生物種類大大減少,從而引發了嚴重的蟲害,危害農作物等一系列生態危機。
(3)植物入侵
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隨著商品**和人員往來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並對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現象。生物入侵的特點是不受時間和國界的限制,並且隨著全球**的迅速發展和世界各地人們的頻繁交往而迅速傳播開來。
一百多年前,有人將20多隻英國的家兔帶到澳大利亞飼養。在一次火災中兔舍被毀,倖存的家兔流竄到了荒野。由於澳大利亞的氣候適於兔的生存,再加上那裡缺少兔的天敵,這些倖存者就以驚人的速度繁殖起來,成了野兔。
它們與綿羊爭奪食物,破壞草原植被,給畜牧業造成很大
損失。近年來,我國南方某些沿海地區,一種原產南美洲的叫作薇甘菊的“植物殺手”悄悄地登陸了,在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的適宜條件下迅速蔓延開來。沒過多久,荔枝樹、香蕉園,以及花木扶疏的美麗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長滿了薇甘菊。
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纏繞或覆蓋住當地植物,奪走本應屬於當地植物的陽光和養料,使當地植被受到嚴重破壞。
目前,松材線蟲、溼地松粉蚧、美國白蛾等森林害蟲的入侵,每年危害我國森林的面積達1 50萬公頃。豚草、薇甘菊、紫莖澤蘭、飛機草、大米草、水葫蘆等惡性雜草已在我國部分地區大肆蔓延,對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產造成破壞。
9樓:匿名使用者
人為原因的話,是過於捕獵殺動物,而導致的瀕臨滅絕。
10樓:匿名使用者
亂砍亂伐,獲取皮毛角骨等的亂殺,等等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亂吃動物使動物更加減少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自然:泥石流,**,火山噴發等自然原因發生的沒有人為的干涉
人為:過度的打獵,捕撈,無節制的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汙染了水源,大氣還有對該生物家園的破壞(破壞食物鏈等)。
近一百年來滅絕的動物?
13樓:百度網友
據說,目前地球上現存有150萬種人類已經命名的動物,而估計已經滅絕的動物有700萬種之多。
如: 紋兔袋鼠:1906年滅絕
恐鳥:1800年徹底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十九世紀初滅絕
west africa 獅:1865年滅絕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美國緬因洲海鼬: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滅亡
斑驢:1883年滅絕
australia 小兔猼:1890年滅絕昆士蘭毛鼻袋熊: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1901年滅絕
south california 貓狐:1903年滅絕亞洲獅:1908年滅絕
西袋狸:1**0年滅絕
東袋狸:1940年滅絕
north america 白狼:1**1年滅絕基奈山狼:1**5年滅絕
恐鳥:1800年以後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十九世紀初滅絕
西非獅: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美國緬因洲海鼬: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滅亡
斑驢:1883年滅絕
澳洲小兔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1901年滅絕
南加利福尼亞貓狐:1903年滅絕
紋兔袋鼠在澳洲大陸:1906年滅絕
亞洲獅:1908年滅絕
西袋狸:1910年滅絕;東袋狸:1940年滅絕北美白狼:1911年滅絕
基奈山狼:1915年滅絕
佛羅里達黑狼:1917年滅絕
馬裡恩象龜:1918年滅絕
堪查加棕熊:1920年滅絕
新墨西哥狼:1920年滅絕
中國犀牛:1922年滅絕
澳豚足袋狸:1926年滅絕
澳花袋鼠:1927年滅絕
澳巨兔袋狸:1930年滅絕
北美旅鴿:1930年滅絕
新南威爾士白袋鼠:1930年滅絕
澳洲塔斯馬尼亞狼:1933年滅絕
澳洲袋狼:1934年滅絕
塔斯曼尼亞虎:1936年滅絕
1937巴釐虎:1937年滅絕
巴墓斯坦沙貓:1940年滅絕
大海雀:1944年滅絕
亞洲獵豹:1948年滅絕
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滅絕中國豚鹿:1960年滅絕墨西哥灰熊:1964年滅絕
德克薩斯紅狼:1970年滅絕
臺灣雲豹:1972年滅絕
西亞虎:1980年滅絕
爪哇虎:1980年滅絕
加拿大黑足雪貂:199x年滅絕
亞歐水貂:20世紀末滅絕
......
14樓:唐老鴨旅遊社
一百年前滅絕的動物,如今奇蹟般再次現身,科學家也無法解釋
15樓:稀稀稀硫酸
http://fuzhouwan.net/info_print.asp?articleid=387
16樓:百度網友
……上你那哈話費區號把哈哈查哈書不睡覺我姐姐我給我v王嘉禾望崗
有那些滅絕的野生動物。
17樓:匿名使用者
渡渡鳥來(印度,1781),藍馬羚(南非,1799),馬裡源恩象龜bai(舌塞爾,1800),大海雀(大西洋du,1844),歐洲
野馬(歐洲,1876),斑驢zhi(亞洲,1883),白臀葉猴(中國dao,1893),旅鴿(北美,1914),佛羅里達猴(北美,1917),卡羅萊那鸚鵡(北美,1918),中國犀牛(中國,1922),高加索野牛(歐洲,1925),巴釐虎(印尼,1937),紅鴨(印度,1942),普氏野馬(中國,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鴨(亞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華南虎……
18樓:創意冷知識
滅絕動物指的是
來已經自消失的動物。它們中有:世界上bai最大的海du雀(大海雀)zhi
、毫無防禦能力的史德拉海牛dao、地球上最大的獅子(巴巴里獅子)、世界最南端的狼(福克蘭群島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阿特拉斯棕熊)、世界上僅有的純白色豹。
2019年到2020年的澳大利亞火災會造成多少昆蟲滅絕?
19樓:fun知識點
一場大火究竟造成了多少動物滅絕,目前誰也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不久前有科學家估計,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數量約為20到100種,但是弗林德斯大學進化生物學教授mike lee根據可能滅絕的哺乳動物數量計算得出,至少有700種昆蟲身陷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危險中,這意味著這場持續了四個月之久的大火對物種的打擊遠遠超出此前的估計。
12月份的資料顯示,大約有4.8億隻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在火災中**,進入2020年1月以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因為除了在大火中直接喪生的動物,還有許多動物在火災後喪失了棲息地和食物**,嚴重的空氣汙染也使得鳥類死亡率變高。
此前的估算,大多著眼於哺乳類、爬行類、鳥類,忽略了昆蟲在火災中同樣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它們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不僅自身受到威脅,也會進一步摧毀已經很脆弱的生態環境。比如,澳大利亞當地的蜜蜂如果瀕臨滅絕,勢必影響到植物的生長髮育,最終影響更多的動植物生存。
地球上已知的物種中,有大約75%以上是昆蟲,僅已有記錄的就達到了100多萬種,而已知陸地哺乳動物的數量約為5400種。所以按照比例,1種哺乳動物對應185種昆蟲。
據此前的報道,澳大利亞大火已經確認受到嚴重威脅的哺乳動物有4種,包括長腳長鼻袋鼠(the long-footed potoroo)、紅尾黑鸚鵡(glossy black cockatoo)、大袋鼯(the greater glider)、袋鼠島袋鼩(the kangaroo island dunnart),據這個數字可以算出,可能遭到滅絕的昆蟲多達740種,而這僅僅是最為保守的估計。
雖然這種計算方法相對簡單,也存在許多問題,只是根據目前的資料做出的計算,但可怕的是,當真實的資料被統計出來後,大火造成的物種滅絕數量可能只會比預估的多,而這種損失又不可逆轉。